news
由設計師Sabine Marcelis(薩賓·馬塞利斯)創(chuàng)作的“無懼玻璃”藝術裝置在密斯·凡德羅基金會的支持下,在密斯·凡德羅展館展出。
這一系列作品完美平衡了密斯·凡德羅基金會提出的“切勿使用過多玻璃”的要求,以及設計師Sabine Marcelis(薩賓·馬塞利斯)本身將玻璃作為主要創(chuàng)意元素的原則。
展品似乎是從建筑本身中生長出來的。
兩個大型躺椅狀裝置的底座似乎是通過石灰華地板延伸而來,被一塊就像從墻壁上拉出的單塊彎曲玻璃薄片切割。
這兩種材料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具有雕塑感的功能性家具。
《無懼玻璃》不僅僅是一場個展,它還是一首贊歌,歌頌現(xiàn)代主義仍能提供的無限解放可能性,以及薩賓·馬塞利斯(Sabine Marcelis)在我們眼前生動地開啟了這種可能性。
密斯·凡·德羅和莉莉·賴希用這些材料來試驗他們的裝飾設計理念,馬塞利斯用材料和生產(chǎn)的實驗來創(chuàng)造新的和令人驚訝的作品,與展館的材料和造型進行對話。
Sabine Marcelis(薩賓·馬塞利斯)在密斯·凡德羅最具標志性和典范性的空間之一遇見了它們。她用智慧審視了巴塞羅那展館的材料——玻璃、石灰華和鉻合金,設計了一系列似乎來自建筑本身的新作品:兩個躺椅、一個噴泉和兩個柱燈。
這些不僅僅是現(xiàn)有元素的碰撞;它們更像是一種微妙的騷動,輕輕地干擾著展館的笛卡爾式秩序。
“由德國建筑師密斯·凡 ·德羅(Mies van der Rohe)和莉莉·賴希(Lilly Reich)共同設計的巴塞羅那館(Barcelona Pavilion)體現(xiàn)了20世紀現(xiàn)代建筑的精神:它由德國人于1929年建造,既是一件力作,也是一個難以面對的空間,但對于一個喜歡馬塞利斯風格的設計師來說,肯定不是這樣。 她的大膽、自我控制和穩(wěn)定的神奇混合為建筑注入了一種類似本能的天賦,這是一個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任務。Sabine Marcelis放空自己,來思考這一歷史瑰寶,并通過傾聽建筑本身來建立對話”。
設計師不僅用堅固的建筑材料擠壓成新的作品,還將自然元素融入展館中。在戶外水池,一個彎曲的玻璃噴泉似乎正在將水從地面引向半空又回落到池中。